生活中,您是否遇见过这种情况?最近总是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气短、心情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失去兴趣,自己觉得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部分患者自觉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发脾气或伤心哭泣等焦虑、抑郁精神症状,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最后不得已把身体查了个遍,却什么也没查出来。
其实这几种情况都是得了一种病,叫做“心病”,临床上这种有“身体疾病”又有“心病”或者没有“身体疾病”仅有“心病”的患者,我们称之为“心身患者”,患者通常只是到心脏内科去看心脏病,却没有意识到“心病”才是症结,需要到“心身门诊”来医治。
不良情绪人人都会遇到,而每个人对生活事件的敏感度,耐受性和心理防御水平有个体差异,就会造成不同程度和时长的心理应激,当这些变化处于可逆时为心理生理反应,处于持续的病理性时称为“心身疾病”,即“心病”,就像人人都会感冒一样,心情有时也会“感冒”。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学习、家庭、工作、社会环境中更容易积累负面情绪,心身疾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最新资料表明,在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人群中,“心病”占40%-50%,在住院患者中,比例会更高。国内外研究均已证明,“心身疾病患者”会增加死亡、残疾的几率、会使患者承担更多的医疗费用,降低对健康生活和治疗的依从性,导致病情恶化、预后不良。大量的“心病”患者辗转求医,反复检查,觉得自己得了什么疑难杂症,钱花了时间耽误了,却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心身疾病其实是一种病,和心胸、意志、品德无关,不是什么应该讳莫如深的丑事,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正视自己的问题,在专业治疗中恢复健康,继续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