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生活中非常基本的部分,我们经常会觉得它的存在是理所应当的,有了它,我们可以交流思想和感情,沉浸在书本里,发送微信,向朋友打招呼,很难想象当我们不能把想法变成语言时会是怎样?
如果大脑中的语言网络被中风、神经疾病或外伤等损伤,出现哑口无言等症状,这种可以阻碍正常交流方式的症状就是失语症。失语症患者可能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不能每次都准确无误的说出,他们会不经意的用错词语,像用“狗”代替“猫”一样用相关联的词替换,或者是听上去相似的词,例如“虾”说成“鸭”,有时候他们说的词语甚至不被认知。
失语症被分为几种,归属于两大类:流畅型和非流畅型。
流畅型失语症患者有正常的语调变化,但说出的词无任何实质意义,他们常无法理解别人在说什么,也经常无法找出自己语句里的错误。而非流畅型失语症患者,往往理解力较好,找词困难,说话时长出现较长的停顿,我们都有过那种话到嘴边,却找不到合适词的感觉,但是此类失语症患者有时连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无法表达,阅读和写作也会变得困难。那么失语症是怎么发生的呢?
人的大脑里有两个半球,我们知道大部分人的左脑负责语言,1861 年一位叫Pola Broca 的内科医生发现了负责命名和协调相关肌肉的区域,称为Broca 区。而在Broca 区的后面,靠近听觉皮质,是负责理解的Wernicke 区。当然,大脑里还有其他与语言相关的区域,支持着这两个区域,同时可以帮助交流,甚至有些控制运动的大脑区域都和语言有联系,研究发现当我们听到“跑”“跳”等动作词时,大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部分就会兴奋。右脑半球也对语言有贡献,它加强我们讲话时的节奏和声调,当交流十分困难的时候,这些非语言区域有时也会帮助我们。那么,失语症有多常见呢?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中风病人中有1/3 的病人受到失语症的折磨,这样的比例比帕金森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等更普遍。由于大脑受损,或外伤或中风导致的失语症是可以恢复的,必要的语言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通过我们训练和治疗增强患者大脑的可塑性,促进交流能力的重新获得。那么,面对失语症的病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评估,目前国内国际的评定方法很多,以我们最常用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为例,包含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治疗师通过12 个问题了解其言语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有30个小测验完成,包括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理解、抄写、听写、描写、计算等9项。通过以上两部分的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语言症状,并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判断失语症的类型、程度及预后,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目标。具体治疗计划的实施就落在了语言治疗师的肩上,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理、学历、认知等,通过听觉刺激、视觉刺激、阻断祛除法、Schuell 刺激法逐步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当然我们也会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对患者言语区进行头针刺激等综合治疗。虽然针对失语症的评估与治疗逐步正规化,依然有许多的失语症患者与世隔绝,现在我们有专业的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护士等,大家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打开语言的大门,超越失语症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