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见的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以孩子头颈向患侧倾斜、前倾,患侧脸颊小,眼裂小,面部旋向健康一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的一种常见颈部畸形。
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宝宝可以完全得以治愈。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畸形会逐渐加重,影响正常生活。
小儿推拿是公认的保守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配合,一般治疗要花2-12个月的时间。其疗效除取决于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的病理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变粗变硬,梭形,不疼不热。起初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为颈部其他软组织如斜方肌、深筋膜等因适应畸形也发生肌纤维挛缩。
临床上常见:
1、头偏向患侧,下颌角偏向健侧,患侧颜面小,眼裂小,功能性斜视。
2、颈部一侧可发现有梭形肿物,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
3、颈部活动受限,不能向患侧转头,不能向健侧侧弯。
斜颈自查的方法:首先,看刚出生的宝宝是否两颊有大小,有一半以上斜颈的宝宝下颌两侧有大小,一般小的一侧是患侧;其次,看宝宝的眼睛是否有大小,大多数的斜颈宝宝刚出生时会出现“眼开眼闭”的状况,而且会持续几天;第三,看睡觉的姿势,宝宝的头是否喜欢向一侧方向睡觉,很少转向另一侧,或者家长强制性将宝宝的头转向另一侧,但宝宝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一般宝宝不愿意转的那一侧就是患侧。除了观察外,家长还可以用手指抚摸宝宝的颈部前侧肌肉,两侧对比一下,是否一侧的肌肉较另一侧紧张,是否可以摸到肿块。
另外彩超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
推拿手法:
1、患儿取仰卧位,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捏起后揉搓。
2、被动活动,向患侧转头,牵拉肌肉,缓解痉挛。
3、扳拉旋转(拔萝卜)。
4、健侧侧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