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运动能降血糖。运动能消耗热量,增加血糖的去路,降低血糖。
第二,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缓解胰岛素抵抗,从而减轻胰岛的分泌负荷,并且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第三,运动还能强壮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四,运动能降血脂和血压。研究发现,运动能升高“好胆固醇”,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
第一: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持之以恒,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从来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以内,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第二:运动强度应以身体无明显不适和次日无明显疲劳感觉为宜。包括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健身操、游泳、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非剧烈的运动。其中步行最安全、受限制少、容易坚持,是糖尿病人的首选运动方式,尤其对年长者更适合。
第三:运动时间:餐后1小时运动最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本来就不稳定,运动时会消耗能量,进而对血糖产生影响,所以导致血糖波动更大。如果没及时加餐,运动量又过大,则很容易在运动中发生低血糖昏迷。
第四:8类患者不宜运动
1.Ⅰ型糖尿病,尤其是“脆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胰岛素严重缺乏,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此类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
2.近期有明显的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及青光眼者,应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3.有糖尿病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主动减少运动量;
4.血压明显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者应暂停运动;
5.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应中止运动;
6.有明显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四肢、肌肉的感觉和运动者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进行运动,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进行评估,降低运动量,严重者避免体育锻炼;
7.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者;
8.尿中有酮体者禁止运动。
第五:运动时带三样东西。
首先,运动时一定要带些糖块。如果运动前进餐不够,再加上注射了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一旦出现头晕等症状,迅速进食水果糖、奶糖等,含木糖醇等甜味剂的糖果则不要选择。
其次,健康卡片不可少。患者最好根据自己的病情,准备一张健康卡片。卡片上应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姓名和病情;2.家庭住址、亲属的联系方式;3.就诊信息。
最后,随身备点零钱。很多老人习惯到家附近的公园运动,不仅空气好,而且走路来回也可算作锻炼。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在家门口运动,最好随身带上零钱,一旦出现头晕等不适,立即打车回家,因为走路会进一步消耗能量,有可能会加重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