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受四时气候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也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在春季具体应该怎样养生呢?妇产科二病区护士长郭小静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
一、精神养生
要忌暴怒,更忌情怀忧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心境恬静的好心态。二、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也可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种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类。三、起居养生
春天,适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由于春季循环系统功能加强,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睡早起,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精力充沛。在衣着上,由于早春气温忽冷忽热,而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御寒能力有所减弱,因此,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骤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四、防病保健
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感、流脑、腮腺炎等疾病。为避免春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戴口罩,阻断温邪犯肺之路。另外春季还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可以配合艾灸治疗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妇科:艾灸主要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瘀散结和防病保健的作用。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可治疗妇科常见的受凉疼痛,气血不足引发的闭经、经量少、经期延迟或者由于饮食不节等造成的阳气不足等疾病。都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治疗。每天1次,7-10天一个疗程,艾灸后注意不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穿衣服注意保暖,运动要适度。男科:宋代编的《扁鹊心书》中记载“男女虚劳,灸脐下三百壮“年四十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阳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说明艾灸温阳补气、温通经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近现代有关艾灸治疗男科疾病的研究也非常丰富,有研究发现隔天艾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能有效改善男性勃起功能。此外,艾灸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遗精、不育、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尿频、尿急、降低遗精患者的夜间遗精频率,并且还可缓解遗精所带来的腰酸、腰痛的症状。艾灸具有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并且经常艾灸能够强健体魄、延年益寿,因此男同胞如果遇到难缠的“男科疾患”,可将艾灸作为治疗疾病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