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疾病,据我们国家在2018年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统计,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是23.2%。即每5个成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预计全国有超过1.6亿高血压患者,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连年增加,患者平均年龄也有下降趋势。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多数普通群众对高血压的了解还存在不少误区,对于高血压应该如何防治?
误区一:凭症状感觉血压高低。有些早期高血压往往症状不是很明显,有些控制得比较好的高血压在稳定状态下有时候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而有些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增高多年,人体已适应了这种“高血压状态”,很可能没有明显的头晕、头痛、乏力等不适的症状。如果自身没有感觉到“不适感”就不服用药物,或者等到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再服用药物,那就大错特错了。长期高血压必然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直接损害,最终酿成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压数值和临床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长期监测血压和选用降压药,同时,也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坚持用药,保持血压长时间的平稳。
误区二:血压降了就停药。有些高血压患者觉得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会伤肝、伤肾,自认为血压降至正常后就选择不服用药物了,等到血压升高或者出现症状再使用药物。殊不知擅自停药会增加治疗难度,停药后血压会反弹,损伤心脏和血管。另外,血压控制不好,会加剧全身动脉硬化。只有合理控制血压,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从而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有效、持续、平稳、血压达标才是降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误区三:盲目相信偏方。很多民间的偏方打着可以“治愈”高血压的旗号做宣传,不明真相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甚至会停掉原有的降压药,就很容易导致血压慢慢出现升高的情况,反而容易出现血压飙升难以控制的情况,因此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偏方一定不要相信。
只有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保持心理平衡,定期测量血压和服用降压药物,才能科学防治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