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流感频发的季节,不少人希望通过服用补药增强体质,但补药毕竟是药,乱补不仅起不到强身作用,还会造成不良后果。春季气温升高、天气干燥,进补更要慎重。春季进补不当更容易诱发肛肠病。中医认为,春季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补而不燥、因人而异,重在养肝补脾。不能过多用温热的补药,避免加重身体内热。也不能像冬季进补那样,用壮阳温热的补药,否则会使人体受到内热与外热的影响,出现口干舌燥、烦热胸闷、头晕目眩、便秘便血等症状。如鹿茸、鹿鞭、海狗肾等,因温性较强,除肾阳亏虚严重者外,一般不建议轻易用。还有滋腻性较强的药,如阿胶、熟地等,容易碍胃,引起消化吸收不良,一般不提倡在春季服用。春季人们饮食贪凉喜辣、肥甘厚腻、热性食物较多,常易上火而出现便秘、肛裂、痔疮出血等肛肠疾病。临床常见的良性肛肠疾病中,痔疮排第一位,第二是肛瘘,肛周脓肿和肠息肉并列第三。痔疮发作主要跟疲劳、过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酒等有关。中青年人群加班、熬夜比较多,容易疲劳;多食辛辣刺激、应酬喝酒的情况也明显增加,这些都会导致痔疮发作,出现脱出、疼痛、出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大出血,必须尽快就医。

痔疮和便秘患者容易出现肛裂,特别是饮食辛辣燥热或者服用温热补药,容易导致大便干硬,引起肛裂出血,疼痛难忍。
肛周脓肿表现为肛门出现肿痛或有坠胀、异物感,局部可以摸到一个硬块,且逐渐增大,病情严重,常可伴有低热。这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早期干预可以缓解。但是很多人在疾病初期都未予重视,等到出现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才选择就医。
肛周脓肿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进展为肛瘘,迁延不愈。临床上发现,冬季患肛周脓肿的患者增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夏天热毒积累,到了冬季才爆发出来;另一方面可能跟冬季进补人参等温热补药有一定关系。可以食用黑芝麻、核桃等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可以磨成粉冲服,也可以做成糕点。但炒制后的黑芝麻、核桃性偏燥,应少吃。枸杞子茶也有助通便,睡眠欠佳者还可以加点菊花。 家庭食补有吃羊肉、牛肉的,也有吃芝麻核桃粉、海参粥、乌鸡汤的。这样的温补已经足够,不需要再放入鹿茸人参之类的大补之物。肛肠疾病患者春冬季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热性食物,如牛肉、羊肉、桂圆干、荔枝干等。吃多了可能导致痔疮出血,甚至引起肛周脓肿。有些人喜欢喝温补药酒,还有人做菜喜欢放花椒、茴香、桂皮、胡椒等香辛料,这类辛辣刺激之物均易诱发肛肠疾病。
薏米芡实都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药,同时也是药食两用的食材,可以做成药膳食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盛等引起的脘腹胀满、腹胀、腹泻、大便黏腻、等症状。其中,薏米能健脾利湿、消肿排脓,芡实除了能健脾止泻,还具有涩精止遗的作用。但此二药长期吃,也会引起便秘哦。
总之,养生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自身体质和已有疾病的特点,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进补确实能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但也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诱发肛肠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即使是补益的食物,也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无论吃什么都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