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天地万物发陈出新,草木欣欣向荣,在天覆地载间阳气初发始动,人居天地气交之间,受阴生阳长之滋,机体也开始顺应春气之动呈现相应的变化。在早春三月,往往也是各种季节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荨麻疹,湿疹等,往往伴随春气动、阳气布而使部分人群在感受春暖花开的同时,也在饱受过敏性疾患带来的皮肤瘙痒,鼻塞流涕,眼痒,发作性的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痛苦煎熬。从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识病辩证体系来看,季节过敏性疾病的重点在于“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帝内经》)为立足点,提高机体适应性能力,顺应四时之序以升发养藏机体,是解决季节过敏性疾病的肇源之匙。“春三月,此为发陈”是天地阳气升动发新去陈之时节,应时之序的机体也在启动身体阳气,新陈代谢逐渐加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阳气升发不足,阳气升发受郁是常见的两类病理状态。《黄帝内经》所提出的“春夏养阳”也是通过生活作息的养慎,以及调整机体失衡的状态,使机体阳气拥有或恢复正常的升发之序,通过纠正升发不足或升发受郁的状态从而解除病患带来的困扰不适。流清涕,遇冷喷嚏,皮肤荨麻疹,容易感冒,冷过敏,或动辄多汗,汗后怕风等这些问题也是开春常见的季节性症状,多是由于机体肺脾气素虚,卫外力弱,阳气温煦顾护能力不足,而表现出一系列气虚屏障力弱的上述症状。这些患者多因禀赋素弱,或后天有贪凉饮冷损伤阳气,熬夜透支阳气,抑或大病久病之后机体失于慎养,导致机体卫外阳气不足,每遇季节更替,机体阳气升发无力失序而引发身体系列不适。针对这个类型的患者,发时以疏风散邪,调和营卫。对于经年屡发的患者,常应重视防患于未然,先安未受邪之地,提倡在发病之前一月提前干预,据机体不同的状况扶正纠偏补益肺脾,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杜绝发病之源,从而促使机体全面真正向愈。阳气不虚却升发受郁,也是临床会常见的季节性过敏病的因素之一,患者常有鼻塞不利,抑或少量粘涕不畅,耳闷,皮肤痒疹呈季节性发作,多伴有寐差,或口苦,便不畅,苔厚腻等表现。此类患者素多嗜食膏粱厚味,素体多湿,或他病后失于慎养等因素,阳气升发受郁,五官九窍不利,气郁湿阻于皮腠。此类患者须宣郁利窍,理气化湿或兼清络热以去疾。
在临床上往往致病因素杂至,分辨标本虚实寒热,何经何脏,无论是阳气升发不足,还是阳气升发受郁所带来的一系列五官九窍之变,以及皮腠风搏气滞湿郁的皮疹瘙痒,皆是机体不能顺应春气升动之变的病理状态。通过疏散风邪,调和营卫,理气化湿,宣肺利窍之治,帮助机体恢复气升阳布的正常之序,也是祖国医学利用天地时序,与有效的临床辩证论治结合,更好解决季节行过敏疾病的有效手段。春夏养阳得道,是季节性过敏疾病治病,防发的关键之机,对于季节性过敏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也是春夏养阳原则在临床治病防病的重要且有效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