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俗称“口疮”)即复发性口疮,在唇、颊、舌、上腭等处黏膜发生的黄色或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等的溃烂点,可反复和周期性复发,有自愈性,病程7~10天,严重者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从西医角度看,口腔溃疡多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体内缺乏锌铁、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肠道寄生虫病、局部创伤等原因引起。

使用方法:早晚刷牙后含漱,一次15~20ml,一日2~3次,连续5~10天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使用甲硝唑含漱液后不得饮酒。长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可使牙齿着色,舌苔变黑,停药后牙齿着色会逐渐消退。一般牙膏中均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氯己定可产生配伍禁忌,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后至少需间隔30min后才可刷牙。使用方法: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消肿止血作用。含服,每次20mg,一日4~6次。使用方法:甲硝唑粘贴片粘附于黏膜患处,一次1片,一日3次。饭后用,临睡前加用1片。地塞米松粘贴片贴敷于溃疡处,每处1片,一日总量不得超过3片,连续使用不得过1周。注意事项:使用甲硝唑粘贴片,不得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地塞米松粘贴片不可以频繁使用,会可引起局部组织萎缩,引起继发性真菌感染。使用方法:含服,一次1.5~3mg,—日3~5次。注意事项:有轻度刺激感,口含后偶见口干、胃部不适、头晕和耳鸣(发生率约2%),对碘过敏者禁用。使用方法:维生素C,0.1~0.2g,一日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1片,一日3次。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是因为近期进食辛辣刺激之物过多而造成的口腔溃疡(即俗称“上火”引起),此时比较适合维生素C。如果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或者生活工作压力大也会引起口腔溃疡,我们推荐其服用B族维生素,在补充B族维生素的同时也要注意锌元素的补充,锌可以促进创伤面的愈合。
中医对口腔溃疡也早有记载,认为它与心、肝、胆、脾、胃、肺、肾等都有关系,常发于上述脏腑功能发生紊乱时。从中医角度来看,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实火、虚火两种。辨别口腔溃疡的类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溃疡面的颜色:主要表现:溃疡口处结痂往往是白色、溃疡面积小、易反复发作,周围黏膜淡红或不红、隐隐作痛,舌质红、舌苔少。可使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补阴丸、左归丸、玄麦甘桔颗粒等。
主要表现:溃疡口处结痂往往是黄色、溃疡面积大,周围黏膜鲜红、微肿、灼痛明显,说话或进食时疼痛加重,可伴随口臭、口干、发热等,舌质红、舌苔黄。可使用黄连上清丸、牛黄清心丸、栀子金花丸、一清颗粒等。
由黄柏、冰片、甘草、青黛和白及胶制成,有清湿泻毒,收敛生肌的作用,用时取药膜贴于疮面,一日2~3次。是中医传统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用药。应用时取少量,吹敷患处,一日2~3次。建议患者用淡盐水漱口,注意喷药时不要吸气,以防止药粉进入呼吸道引起呛咳。西瓜霜喷剂可以算得上口腔溃疡的经典用药,应用时注意: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脾虚大便溏者慎服;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如果长时间不愈合,形态不规则,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疼痛不明显,可伴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发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