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每个动作重复16一32次
1.推擦肾俞腰眼
预备姿势:站立或端坐位均可,两手掌相对搓至发热以后,紧按腰部肾俞或腰眼穴处。
动作:双手掌用力由腰部肾俞或腰眼向下推擦到骶尾部,往返数十次或以腰部温热感为度。
作用:可放松腰部筋肉,久练可壮腰健肾、防治各种腰痛。
2.风摆荷叶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稍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
动作:①腰部自左向前、右、后做回旋动作;②再改为腰部自右向前、左、后做回旋活动。两腿要始终伸直,膝部勿屈,上体伸直,两手轻轻托护腰部,回旋幅度可逐渐增大。
作用:疏通气血,能辅助治疗及预防腰部扭伤与劳损腰痛。
3.转腰推碑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稍宽,两臂下垂于体侧。
动作:①向左转体,右手变立掌向正前方推出,手臂伸直与肩平,左手握拳抽至腰部时,目视左后方;②向右转体,左手变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手变拳抽回至腰部时,目视右后方。推掌的动作要缓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转体时头颈与腰部同时转动,两腿不动,向前推掌与握拳抽回腰部的两臂速度应该一致。
作用:此法以锻炼颈椎、腰椎的旋转活动功能为主。能防治颈椎病、退行性脊柱炎、劳损等引起的颈、腰部僵硬,酸痛不适等症。
4.掌插华山
预备姿势:同“转腰推碑”。
动作:①右手伸向前方,手掌向右搂回腰间时,左手掌向正右方伸出(如用力插物状)身体向右转,成右弓步;②左手掌向左方平行搂回腰间时,右手掌向正左方伸出,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目视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动作可稍快。本法又称“弓步插掌”。
作用:配合“转腰推碑”,可防治四肢筋络挛缩、麻木,辅助治疗肩部及腰部、下肢损伤引起的酸痛不适等症。
5.双平攀足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
动作:①腰向前屈,手掌下按接触地面或足背;②还原。两腿要伸直,膝关节勿屈曲。
作用:增强腰腹部肌肉力量,能防治腰部酸痛不适与腰前活动障碍。
6.白马分鬃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下垂,双手交叉,如左侧腰部与左肩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侧伤痛,右手交叉在前。
动作:①身体向前俯,目视双手,两手交叉举至头顶上端,身体挺直;②两臂上举后向两侧分开,恢复预备姿势。上举时如向上攀物状,尽量使筋骨伸展,向两侧分开时,掌心向下或弧线。
作用:本势是肩关节的环转与腰背脊柱的屈伸运动,不仅肩部肌肉交替舒缩,而且腰背部的肌肉也得到锻炼。可消除肩关节活动障碍,防治腰背酸痛,肩背筋络挛缩、麻木等,是全身锻炼的方法之一。
7.凤凰顺翅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稍宽,两手下垂体侧。
动作:①上身下俯,两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头也随之转向右上,目视右手,左手虚按右膝;②上身仍下俯,两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头也随之转向左上,目视左手,右手下落虚按左膝。头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时吸气,转回正面时呼气,转动时用力要轻。手臂撩起的动作要缓慢,手按膝时不要用力。
作用:增强腰背部肌力,能防治腰部酸痛,且具有健腰固肾、舒展全身筋脉等作用。
8.飞燕点水
预备姿势:俯卧于硬板床上,头转向一侧,两上肢置于体侧。
动作:①两腿伸直,交替向后抬起作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抬起作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将胸壁离开床面;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仅腹壁接触床面;⑤还原。背伸时吸气,肢体接触床面时呼气。
作用:本势是卧位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最基本动作。对胸腰椎屈曲型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损害、腰肌扭伤与劳损引起的腰背痛有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最好在平时就进行锻炼。
9.仰卧架桥
预备姿势:仰卧于硬板床上,以两手(拇指在前,余四指在后)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屈膝90?,足掌平放于床面。
动作:①以头枕部与两肘支持上半身,两足支持下半身,躯干与臀部缓缓用力挺起(离开床面),成半拱桥形;②还原。挺起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作用:能加强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力量,防治背腰部急、慢性损伤所致的腰背部疼痛、酸软、无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