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这个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啊?”
“大夫,您开的这个药副作用这么大啊?”
......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遇到这种疑惑,并且认为假劣药品才会引起副作用;副作用少的就是好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非处方药不会引起副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药物的副作用呢?它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区别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药物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u 副作用,这是最主要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指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一般都较轻微,停药后即可逐渐消失。比如奥司他韦,在治疗流感的同时还可能产生恶心呕吐的情况。u 毒性作用: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比如链霉素,如果使用不当会伤害耳朵,造成听力的损害。u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多与机体有关,比如青霉素过敏。u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前一天晚上服用苯巴比妥类催眠药后,第二天早上仍有困倦等后遗作用。u 依赖性:反复地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对药物的依赖状态。如吗啡以及一些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糖浆。简单地说,药物不良反应包含了副作用,副作用只是其中一部分,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副作用一般不会太严重,随着停药或用药时间的变化,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是药毒三分,我们在服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怎样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呢?
1、遵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更不能随时停药,如果对服药方法有疑问或者有身体不适,第一时间向医生进行咨询。2、药物及食物的相互作用:在服用药物时,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如果必须使用时应告知开方医生,同时合理饮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副作用的发生。3、定期检查:一些需要长期吃药的慢性病,定期去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潜在的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药物的副作用就像一把双刃剑,其实并不可怕,主要是我们对它的了解不够。药物副作用贯穿了药物治疗的始终,更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动力。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应对,为自己的健康筑牢防线,让药物成为守护健康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