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脑这个人体最精密的“司令部”里,分布着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它们负责为脑细胞输送至关重要的氧气和营养。一旦这些血管出现狭窄、堵塞、扩张(动脉瘤)或畸形,就如同城市的道路出现拥堵或塌陷,极易引发脑卒中(中风)、头痛、眩晕甚至生命危险。如何精准地发现这些潜在的“路障”呢?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就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堪称一幅清晰无比的脑血管“全景地图”。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在X光透视下进行的微创血管检查技术。医生通过向患者的动脉内注入少量造影剂,使其在X光下显影,从而动态、清晰地显示从主动脉弓到颅内细小分支的所有血管的形态、走行、分布及血流情况。它能精确诊断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夹层、烟雾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如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等)提供最可靠的决策依据。
适应症(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
1. 寻找病因:不明原因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顽固性头痛等。
2. 明确诊断:CT或MRI(MRA)等无创检查发现或怀疑有脑血管狭窄、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3. 评估病情:已确诊的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需精确评估其位置、程度、范围,以决定是否手术或介入治疗。
4. 术后复查:脑血管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及血管通畅情况。
5. 动态观察:了解脑肿瘤的血供情况,为手术做准备。
禁忌症(存在以下情况时,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检查,部分情况甚至不宜进行):
1. 碘造影剂过敏或有严重过敏史。
2. 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造影剂代谢。
3. 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心力衰竭。
4. 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药且未调整。
5. 穿刺部位存在感染。
6. 妊娠期妇女(除非极其必要)。
传统全脑血管造影多采用经股动脉(大腿根部)穿刺入路,虽技术成熟,但术后患者需绝对平卧、下肢制动12-24小时,以预防穿刺点出血和血肿。这一过程不仅易导致患者腰背酸痛、排尿困难,还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手腕部)穿刺入路逐渐成为优选方案。与传统方式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具有明显优势:
1.术后体验更佳:桡动脉位置表浅,穿刺后易于压迫止血,患者无需长时间卧床,穿刺部位包扎后即可下地活动,可自由体位排尿,大幅减少卧床带来的不适。
2.并发症风险更低:手腕部远离重要神经和血管,能有效避免股动脉穿刺可能引发的腹膜后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局部出血、血肿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对肥胖、有腰椎病或无法平卧的患者更为友好。
3.手术灵活性更高:若患者一侧桡动脉天生纤细、存在变异或有既往手术史,医生可选择对侧桡动脉进行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可行性。
同时,我们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中医院)作为国家脑病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通过中药贴敷、针灸等特色疗法,加速患者整体康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诊断脑血管疾病、排查脑血管“隐患”的重要手段。在选择检查时,患者可与医生充分沟通,结合自身病情、身体状况,选择更适合的穿刺入路与检查方案。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面临脑血管疾病的困扰,需要接受此项检查,欢迎前来咨询,我们一起共同守护您大脑的“生命航道”。
【温馨提示】:本文旨在科普全脑血管造影术相关知识,具体诊疗方案需遵从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