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众多患者心目中的“神医”,不少医生束手无策的问题只要找到她便能迎刃而解;每逢星期一、四、六的上午和星期三全天,她的诊室外总是早早就排起了长队;从医32年,她先后研制出丸、散、膏、酊等内服、外用药物50余种,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在她的带领下,使科室在短时间内实现“三级跳”,成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她就是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防治中心主任,市周围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市优秀专家、优秀名医、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何春红。
思路敏捷、谈吐严谨,对待患者亲切备至,而更多的人则知道,何春红尤其擅长治疗“糖尿病足”,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并发症后,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医生告知“需要截肢”。患者抱着一线希望慕名找到何春红,不但免受了截肢之痛,脚部疮面也奇迹般愈合了,并在出院后纷纷送来锦旗,赞誉何春红“医术精湛,服务一流”。
“再苦再累,我们主任也总是坚持门诊、临床“双肩挑”,忙了门诊进病房,从未按时下过班,有时晚上还要送医送药到患者家中,利用节假日随访出院患者更是家常便饭。”日前,当记者走进周围血管病一病区医生办公室,主治医师杨丽莉如是说。
一位在科研单位工作的患者,因肝癌做超声聚焦刀被灼伤,伤口久难愈合,先后辗转北京等几个省内外大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最后慕名找到何春红。患者入住病房后,何春红坚持每天为其冲洗、清疮、换药,春节将至,患者想回家却不好意思说,她看出了患者的想法,及时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回家过年,并一连10多天坚持上门为其治疗换药,风雪无阻,使患者经久难愈的疮口在短时间内痊愈。
“我们主任常说,要多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主治医师崔召伟介绍,除正常的工作外,何春红对难愈性溃疡、糖尿病足、痛风等外科疮疡、周围血管病等进行深入研究。她研制的何氏黑膏药、生肌散1号、3号,褥疮膏1号、2号等,回阳拔毒、祛腐生肌,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
“我始终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何春红说,小时候,目睹街坊邻居被疾病折磨、困扰的痛苦,她总是悲伤不已,并暗暗在心里定下要当一名医生的理想。而让何春红与中医结缘的则是一部名为《春苗》电影,看了电影后,何春红觉得中医实在太神奇了,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就能为老百姓解除病痛,方便、实用、价廉,甚至不花钱也治病。同时,也缘于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考大学时,她义无反顾选择了中医专业。
1981年,从焦作中医中药学校毕业的何春红来到了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为使患者不再因疾病而痛苦,她在潜心研读中医经典著作的同时,还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改良治法,先后写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参与编写《常见病中医临床研究》《新编实用外科学》《甲亢防治250问》专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除此以外,她参与组织指导的“涤痰通络法治疗闭塞性肢体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主持的市级科研项目“活血通络丸治疗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荣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她接诊的患者中乳腺病占有一定比例,且呈上升趋势。为此,她又挤出时间对乳腺病病理进行了研究,摸索出一套治疗此病的独特的方药,研制出了乳腺康胶囊,经过几年的临床实验疗效明显,特别是对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的治愈率达95%以上。此项科研已被洛阳市科委正式立项。
家住洛阳市某小区的患者王老太,患糖尿病十几年,出现了并发症“糖尿病足”,左足拇指溃烂不愈一年多。期间曾辗转多家医院求治,但效果不明显,后经人介绍找到了何春红。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何春红不分节假日的为王老太换药诊治,使王老太的疮口迅速得以痊愈。临出院前,老人拉住何春红的手说:“闺女,我这病去了好几家医院,人家都说治不好,我都没信心了,是你给我治好了病,我打心眼儿里感激你!”何春红淡淡一笑:“大娘,这真的不算什么,您的健康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