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银针”赢得“大赞誉”
“来,放松,咱早治好、早回家。嗯,好……”8月20日下午,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针灸治疗室,副主任齐运卫正熟练地把一根根银针扎进患者张先生的腰背部,还时不时为其“加油,打气”。
“这针灸,真是神了!”说到针灸的疗效,张先生的家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原来,在没有到该科治疗以前,张先生不仅无法独立行走,还有些失语,现在,他已经能独立缓慢行走,还能进行简单的会话。“虽然现在说的话还不是很清楚,但已经谢天谢地了。洛阳市第一中医院,真‘中’。”张先生的家人激动地说。
“一人不适,一家人的生活就像乌云蔽日。“轻轻按下经穴治疗仪后,齐运卫介绍,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科最突出的就是中医特色。
44岁的刘姓患者和朋友聚会后返回单位值班,第二天却被同事发现倒在了办公室,随即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治疗期间,医生还为其进行了开颅手术但均未能改善其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的临床表现。后来,经人介绍,该患者在爱人的陪同下到该科就诊。
“脑梗塞发病急、病情重,多亏抢救及时。刚到该科时,患者右侧肢体处于瘫痪状态、完全性运动型失语。”齐运卫说,收治后,他们根据该患者的症状为其进行了针灸、中风推拿及作业运动疗法,3个月后,患者可自主行走、大小便意识恢复,能简单说话,神志清醒。
锦旗背后的“故事”
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深蓝色走廊里飘着阵阵中药香,一病区、二病区、康复治疗区环境优雅舒适、温馨,人性化无障设施随处可见。在康复治疗区内,现代化的康复治疗室、针灸治疗室、推拿治疗室、牵引治疗室、中医特色治疗室、熏蒸治疗室等一应俱全。
记者在这里看到,推拿治疗室里,康复治疗师武强强正在为身患慢性腰肌劳损的周女士进行腰部推拿治疗。艾灸治疗室里,护士王瑜娜正在为从浙江宁波慕名前来治疗的顽固性面瘫范姓小伙儿进行隔姜灸治疗。王瑜娜介绍,她每天要为10余人做治疗。在治疗上,隔姜灸和闪罐对面瘫、“歪歪嘴”等疗效明显。
从楼梯拾阶而上,在该科二楼的会议室,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高评不敢当,时时做激励。”康复医学科主任李鸿亮谦虚地说。
患者柴老汉,年龄64岁,因急性脑梗塞在省外某大医院接受了2个月的康复治疗没有明显效果,辗转至该院时,柴老汉忧心忡忡地找到了李鸿亮,并说“全指望您了”。经综合分析病情,检查结果显示柴老汉的左侧肢体肌力为零级。后经治疗,患者在一个月后成功站了起来,家人十分感激,随后专门送来了这面锦旗。
68岁的张某,家住洛阳市宜阳县,平时身体很好,在一次搬运东西的工程中,不慎摔伤导致四肢瘫痪。患者很痛苦,在多地求医均无明显改善。经人介绍,其家人听说洛阳市第一中医院的康复治疗很有效果,便带张某来到了该科。“患者为颈髓高位截瘫,四肢瘫痪但神志清楚,伴有大小便失禁。”李鸿亮说,到该科后,他们立即为张某进行了中药内服、针灸、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即可以自主行走,生活可以自理。
康复一人幸福全家
82岁的陈老太,因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在治疗10天后肢体力量恢复,20多天后可以独立行走。除此以外,在该科收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91岁,年龄最小的1岁多。仅今年上半年,该科共为2000余位患者进行了艾灸治疗,为近千名患者进行了穴位贴敷治疗。
身患运动神经元病的周先生,在全国各地遍寻名医均无效,后在河北一位医生的介绍下找到了李鸿亮。“运动神经元病又被称为‘超级癌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诊断很清楚、治疗无效果’。”李鸿亮回忆,当时,杜先生四肢瘫痪、肌肉萎缩、吞咽困难。根据病症,他立即为其通过中药温补脾肾之阳,在经方内加了大剂量温阳补气的药,辅助针灸、推拿、牵引和药物熏蒸治疗,患者的病情至今没有再次恶化,而与其同一时期的几个病友已全部死亡。
“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李鸿亮解释,传统的康复指的是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穴位敷帖及拔罐等,而现代康复指的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吞咽言语治疗等。该科突出中医特色,但不忘兼并使用现代诊疗技术,为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该科还设有神经康复专业诊疗小组、骨伤康复治疗小组等。
一位患者因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头晕,严重时需要卧床休息,在该科,医生通过针灸、推拿、手法复位等,使该患者的头晕很快改善。
一位名叫玲玲的患者,因重度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而导致瘫痪,走路迈不开腿,自我感觉“飘忽不定、像走在棉花上”。该科医生确诊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损伤,并立即为其进行了康复治疗,一个多疗程后,玲玲激动地直流眼泪。
全力打造患者心中的“康复圣地”
48岁的刘某,因脊髓型颈椎病在某医院接受了手术导致“走着进去,躺着出来”,出现全身麻木。在该科,医生为其进行了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治疗,半个多月后,刘磊感觉麻木有所减轻,并可在他人的搀扶下活动、行走。
“康复是中心,医疗是保障,护理是基础。”李鸿亮说,康复治疗是一种责任,需要医护人员用爱去诠释,因病施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自始至终,该科都坚持融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为一体,注重康复医师的“三基”“三严”训练,努力实现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的无缝对接,打造康复医学新名片。
在此期间,该科的全体人员都在为怎样掌握更好的康复治疗技术而孜孜以求。为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该科除了5名康复医师、10名康复治疗师外,还有11名康复护士,科室医护人员累计参加省市各级学术会议20余人次。其中,该科的李克南被推荐至中国康复中心博爱医院进修运动疗法,选派王芝芝、石丽莎到河南中医学院康复中心学习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吞咽治疗等。
“康复护士是我们最具特色的一项。”李鸿亮说,一直以来,因为院领导一直注重做大做强康复科,引领科室进入多元化的康复服务领域,为患者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目前,该科拥有30余个治疗室,共80张床位,平均月出院患者60余人,配备有一流的言语吞咽治疗仪、空气压力波、电动起立床、等速肌力训练仪、电脑中频低频治疗仪、多功能牵引床、中药熏蒸治疗仪、肌痉挛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等设备。
此外,该院还不断为该科引进人才增添新鲜血液,组织医护人员分批次的参加培训学习,取长补短,成为先进诊疗技术的有益补充。新形势下,他们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即,立足豫西,辐射中原,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成为患者心中的“康复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