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病也成为诸多“夕阳”的心头大患。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专门针对治疗这些病种的老年病科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用疗效闯出了自身的名气,逐渐成为豫西地区的一张新名片。
屡创“奇迹”的发展之路
“我最近总感觉浑身无力,头晕得厉害。夜里睡觉出虚汗,早上还没有胃口。”
“来,您把衣袖稍微挽下,让我先把把脉……”
9月25日下午,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北院区7楼老年病科,科主任李清波正在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看病。旁边的位置上,还坐着四、五位等待看病的患者。
“这就是我们科的特点,患者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七八十岁。”老年病科副主任陈同炎对记者说,多年来,在该科收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103岁,平均住院年龄为76岁。由于年龄较大,机体功能退化,大部分老年人都是一人患有多种疾病。
“那位103岁的患者姓唐,家住洛阳郊区。住过三次院,病情极为特殊。”刚刚为患者看完病的李清波说,第一次,唐老太以咳嗽入住该院,经详细检查后她为唐老太开了养肺阴、宣肺气、止咳化痰的中药,同时配合营养支持。待病情好转后,唐老太就迫不及待地出院回家了。第二次,唐老太再次以咳嗽入住该科,并伴随哮喘,该科随即为其进行了以中药内服为主的治疗。观察到老太太的体质虚弱,该科还为唐老太予以输液支持,唐老太的症状开始逐渐减轻,半个月后康复出院。
“半年多时间过去,她再次入住我科。”李清波说,这一次,唐老太出现了多器官衰竭,合并心肺功能障碍,下肢水肿。见状,该科立即以扶正气为主、兼祛邪、止咳化痰、利尿的中药为其进行治疗。半个月后老人康复出院,出院时,唐老太的家属感激涕零。
上月中旬,一位年逾九旬的患者,在凌晨2点因便秘引起急性左心衰竭被送往该院紧急救治,李清波接到通知后火速赶往医院,随即和医务人员共同为该患者实施抢救。直至凌晨5时,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大家才相继坐到凳子上补觉。
市某中学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因感冒在输液中出现过敏性休克,于中午12点被送往该院。“当时,患者深昏迷、呼吸心跳微弱、血压几乎为0,心率只有35次/分左右,生命垂危。”李清波说,他们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快速补液、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两个小时后患者完全苏醒,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一专多能”的金牌队伍
“老年病并不是一种病,它指的是老年人易患的疾病。我们科只有年龄限制,没有病种限制。”李清波解释说。老年病一般分为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青中老年人皆可发生的疾病三种。因老年病的病因往往不十分明确,疗程长、恢复慢,有时会突然恶化,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初期不易被察觉,症状出现后又出现多样化。再加上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症状也有所差异,一位老年患者往往会同时身患多种疾病。
某县农民周某,家中一贫如洗,一个孩子在外打工,但其身患有冠心病、肺气肿、肺纤维化、糖尿病多种并发症,肝损伤、肾功能不全等病,全身浮肿,卧床不起。在该科治疗期间,曾多次告病危,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患者可以行走,适当活动,身体素质明显好转。
因老年病病种多、覆盖面广,集多种病症与一身、有时还伴随多脏器功能减退等,治疗难度较大,使老年病科的医护人员人人“一专多能”,各个都是“全把式”。目前,该科共有开放床位48张,医护人员15名,其中包括2名研究生。长期以来,该科在李清波的带领下,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发病规律及用药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积极为患者治疗的同时,密切关注着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耐受性依从性差、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特点,着重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因病标本兼治,逐渐形成了以内治外治相结合,中药汤剂、输液、针灸按摩、足浴、耳穴压豆、穴位敷帖等特色。
科主任李清波,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任洛阳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主任委员。从医30余年,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对于内科部分疑难病症的治疗为人所称道。在工作中,她注意结合中西医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针对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积极进行学术研究。近年来,在医学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5篇,担任《新编临床内科诊疗学》副主编。
除此以外,该科还多次到社区、基层义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012年在洛阳市区及附近郊县面向社区基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以老年健康保健知识、慢病防治管理为主的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16次,受益者达2000余人。
患者信赖的“健康福地”
安静整洁的病区环境,轻轻一声“奶奶,您今天感觉怎么样”让病房溢满温暖;忙碌的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患者看病、更换液体……在该科的主任办公室,一幅写着“习国医楷模,行德医双馨;怀大仁大爱,济病患众生”的字苍劲有力。另一面墙上还挂着写有“国医精英,福祉民黎;患者挚友,时代先锋”的字。
“这两幅字画说来话长,不值得一提。”李清波微微一笑,谦虚地说。去年年底,94岁的离休干部田老因出现意识不清、脸憋得通红、出现大量痰入住该科,他们立即为其进行了药物救治并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等田老的吞咽功能恢复、各项体征慢慢稳定后,医生为其进行了固正气、清热理气、健脾和胃、消胀的中药内服治疗,使老人在半个多月后顺利康复出院。
85岁的王老太,因经常出现大便带血、头晕辗转多地求医,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效果。在该科,李清波让王老太做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老人为早期直肠肿瘤,先为其开具益气补血、凉血止血的中药,建议其接受直肠肿瘤切除术。因王老太的体质较好,术后恢复也不错,又继续喝了十几副中药巩固治疗。术后随访一年余,身体状况良好。
一位姓韩的老干部,因糖尿病长期寻访名院名医,但肝肾功能均持续处于下降状态,时不时还购买街头或小药店里的“偏方”“秘方”。慕名到该科求医时,李清波首先为其进行了详细的健康宣教,引导韩老先生要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注意饮食、加强运动、按时服药,改变他不正确的治疗理念,结合清热利湿的中药为其进行治疗,使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及时控制。
长此以往,数名离退休老干部及其家人出现不适后均会直接找到李清波求治,并“组团”写了字画装裱起来送到该科。
去年11月,一位加拿大华侨老人坐火车去往北京,列车在途经洛阳关林车站时老人突然休克,列车紧急停车报警,该院急诊120接到患者后送至该科。经检查,老人被诊断为“肺部感染,冠心病”引起的休克。
经抢救脱离危险后,患者只身一人在该科住院,护理人员在积极给患者安排餐饮时,还利用下班时间帮助患者采购日常用品。患者的加拿大私人医生打电话过来询问病情,该科医生详细讲解情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其安全送往北京医院,老人对该院的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不停地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