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周围血管病科一病区邀请武汉市儿童医院秦增辉教授做关于硬化剂治疗静脉缺血性疾病的专题讲座。
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
静脉曲张常见并发症:
1、淤积性皮炎:多发生于小腿下l/3或小腿下2/3,现象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萎缩、脱屑、干燥,色素沉着,渗液,瘙痒。
2、浅静脉出血:由于静脉压力高,曲张静脉的静脉壁厚薄不一,稍微的损伤就可引发静脉破裂出血,甚至有时小静脉可自发破裂而导致出血。
3、淤血性溃疡:常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稍微外伤,即可发生小腿慢性溃疡(老烂腿),很难愈合。
4、继发被传染:由于患肢抵抗力减弱,轻易发生继发被传染。通常的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急性蜂窝织炎等,病人可有高热,恶寒,舌苔黄,舌质红绛。由于丹毒反复发作,淋巴管阻塞,最后发生象皮肿。
5、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曲张的静脉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沿曲张的静脉可触及硬结节或条索状物,有压痛。若并发静脉四面炎,则浅静脉四面发生红、肿、热、痛。急性炎症消退后,局部遗留硬结节或条索状物。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当前的静脉外科已经有了重大的变革,主要进展表现在三方面: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外科的点式抽剥技术、泡沫硬化剂疗法、静脉内的射频或激光治疗。这种格局得益于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增高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1853年,Cassaigness首先提出了硬化剂疗法,1944年,Orbach进一步提出泡沫硬化剂的治疗概念,2000年,L.Tessari公布了他的泡沫制备法,即Tessari法。Tessari法也是目前制备泡沫硬化剂的主要方法,其简单实用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同时也促进了泡沫硬化剂疗法的临床应用。
2003年4月在德国专门召开的《欧洲泡沫硬化剂疗法协调会议》,专家们已经得出的结论认为泡沫硬化剂疗法是静脉曲张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并申请了安全有效的泡沫硬化剂治疗定义,并容许有经验的医生应用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包括大隐静脉主干的大的曲张静脉。
2006年4月在德国又召开了《第二届欧洲泡沫硬化剂疗法协调会议》。会议认为泡沫硬化剂疗法的应用推广,已经使作为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硬化剂疗法得到复兴,泡沫硬化剂在各种类型静脉曲张疾病的应用,以其安全有效性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公认。会议最后达成的共识是,泡沫硬化剂疗法已经成为静脉曲张治疗的确切选择之一,而且勿庸质疑地改进了静脉曲张的治疗手段。
近十年来,国外文献有越来越多的关于泡沫硬化剂在治疗静脉曲张中临床应用的正面报道。近3年来,美洲的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泡沫硬化剂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章也相继出现在血管外科的主流杂志上。美国的知名的血管外科专家Bergan J多次撰文介绍自己在应用泡沫硬化剂的良好经验,同时,也对其应用前景大加赞赏。
21世纪的外科应是完美的外科,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的升华,应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少的疤痕愈合。在下肢静脉曲张的诸多微创治疗中,泡沫硬化疗法对各种静脉曲张都有治疗作用,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简单、经济、可靠、可重复的,有可能被作为一个全新的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
目前国产的乙氧硬化醇(商品名聚桂醇注射液)已经获准上市,初步实验成泡沫性能稳定,是进口产品的较好替代物。我们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医师展开相关方面的研究,能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项技术,也为进一步的循证医学提供证据。
周围血管病一病区针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已开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大隐静脉激光灼闭成形术、点式剥脱术等手术方式,引进硬化剂注射疗法,进一步完善了我们治疗原发性浅静脉曲张的治疗手段,同时为治疗下肢静脉畸形、精素静脉曲张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秦增辉,男,主任医师,放射科主任,湖北省放射学会委员,省介入放射学组委。从事儿科医学影像诊断30年,率先在全国儿童医院开展儿科介入放射治疗技术,擅长儿童各系统疾病和疑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在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著1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课题:《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儿童皮肤肌肉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