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概况 医疗信息 就医服务 院务公开 医院文化 党建园地 主题教育 护理园地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医院新闻


精医重德写大爱 福泽民众谱新篇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11 9:05:00    文章来源:洛阳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11月29日,洛阳市第一中医院的发展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章——洛阳市老年病医院及老年疾病防治中心在该院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该院用自己的坚守、坚持和创新,在传承中医药文化、践行中医药惠民的征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勇担责任 扛起老年病医院建设重任

洛阳市60岁以上老人看病将有自己的专属医院了。这个消息让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洛阳为之振奋。

民生是为政之要。今年,我市把组建老年病医院列入2017年民生实事,正当其时。

市卫生计生委经过专家评审、综合评判,选出1家市级医疗机构和9家县级医疗机构,采用“院中院”的形式组建市、县两级老年病医院。根据要求,市第一中医院承接洛阳市老年病医院及老年疾病防治中心组建工作。这意味着,洛阳市将逐步形成以市老年病医院为龙头,以县(市)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乡(镇)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老年医疗康复科室为架构,以大型健康养老社区为补充,相互之间具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完善的老年医疗康复服务网络。

这是洛阳的积极作为。

今年8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健康洛阳建设工作时指出,加强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需要,要牢牢把握“大健康”理念,推进卫生、体育、教育、环境建设等与健康结合发展,让洛阳人民生命质量更好、健康寿命更长、生活更加幸福。

9月公布的《“健康洛阳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将中医药与预防保健、养生等服务相结合,探索集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健康保障模式。拓展中医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发展中医药养老服务。规划“健全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模式”,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促进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临终关怀一体化健康和养老服务。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干预,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和关怀服务。

这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目前,我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16万,占总人口的17%;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74万,占总人口的近11%。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方面需求很大,缺口也大。老年人普遍呈现多病共存、并发症多、病情反复等特点,看病难也是老年人的主要困惑。

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现实却是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医疗卫生需求与能提供的保障服务不相适应,适合老龄社会要求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对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兜住底线。老年病防治医院的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需求,符合让更多老百姓从共享发展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的目标。

这是洛阳发展的重任。

市第一中医院院长石莉表示,这是市委、市政府对该院的信任,也是他们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不敢有丝毫懈怠。为筹建老年病医院,当前,市第一中医院已经制定《市老年病防治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老年疾病急诊救治绿色通道》等10余份管理制度,创新为老人服务机制,同时完善职能,明确责任。

最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疾病诊治体系。一是加强老年医学综合科建设,以原来的老年病科为依托,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设备配置,以收治消化、内分泌、情志、慢性疼痛等疾病为主,增开“和缓医疗”及“临终关怀”临床业务。二是加强老年疾病专科建设,以现有临床各专业病区为依托,使心脑血管、呼吸、肾脏等内科疾病及外科、骨伤、肿瘤、康复等病人得到专业治疗。三是医院成立老年疾病专家委员会,成立老年病评估门诊、老年疑难病会诊中心、老年病急诊救治绿色通道等专业组织,同时成立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办公室,使病情稳定病人及时就近在基层治疗,方便患者,降低费用。可以说,未来这个老年人的“专属医院”,功能完整、设备齐全、服务贴心,也必将是洛阳老年人预防、诊疗、康复的不二之选。

一个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用良好的医疗制度打造一个完善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老人定会有美好的晚景。

传承创新 让中医药在洛阳发扬光大

市老年病医院为何会在市第一中医院落地?这与该院在中医药方面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中医药在老年疾病治疗、养生保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该院近年在中医药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倍受老年人的青睐。据统计,在市第一中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老年人占比超过62%,在神经内科、呼吸科就诊的老年患者更是超过了70%。老年病科首席专家李清波,30多年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新上任主任陈永红,刚刚结束北京协和医院的进修,带回了老年病防治全新理念和技术。市第一中医院在洛阳百姓中的口碑,也对老年人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这个优势,来自于中医提倡的“治未病”理念。

“治未病”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上工治未病”,意思是医术的最高境界在于疾病还没有发生就把它处理好,防止其产生。“治未病”就是通过各种中医手段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重点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期调理、放化疗副作用的改善和预防等。

中医药学在实践层面强调养生“治未病”,形成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这个优势,来自于中医人才队伍的壮大。

近年,市第一中医院之所以能够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是得益于医院“人才兴院,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

2015年4月,国家第二届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受聘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何春红、任青松、于黎明、刘慧洁4人成为其洛阳弟子。

“拜名医大师,弘国医精粹,育传承新人!”市第一中医院院长石莉说。尚德俊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创立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发展了“淤血”理论,是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事业的鼻祖。何春红等4名同志成为尚德俊教授弟子,既是对市第一中医院人才队伍的认可,又为该院人才团队强化提供了机遇。

积极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医院具有高级职称和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240余名,中级职称人才313名,形成合理中医人才梯队。开展“师承培养模式”,通过以师带徒,加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联合河南科技大学举办硕士研究生班,系统提高医务人员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这个优势,来自于对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去年年底,一则《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名老中医评选请您点赞》的微信刷爆朋友圈,众多市民纷纷点赞转发。

这里面有被“神话”的“中医药功勋人物”李富生,有妙手医者父母心的李清波,有众多患者心目中的“神医”何春红,有身居行政兼顾临床的“最美洛阳人”付江,有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贾燕平,还有张守林、杨雁鸿、赵建欣、李红卫、畅金剑、王海申、段浩等名老中医,这些医生,哪一个不是洛阳人耳熟能详?

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医?他们为什么能赢得洛阳人的尊重与传颂?这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医生,重要的是他们在传承中医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其发扬光大。李富生,这位80多岁的老医生家里藏书3万多册,为写一本中医专著,仅查阅文献期刊就有3000多册。近年,该院膏方文化更是赢得百姓喜爱,“三伏贴”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其神秘与独特,还享受到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正是这些坚守与创新,让更多洛阳人结缘中医药、爱上中医药。

这些优秀的中医药工作者,吸收祖国医学精华,结合现代医学,刻苦钻研业务,注重继承提高,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发扬国粹,大爱仁术,为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为人民健康工作尽心竭力。

励精图治 打造现代化综合中医院

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08年,市第一中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在面对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医疗环境相对落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的情形下,励精图治,采用现代医院的科学管理模式,抓住国家支持中医事业发展和创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等一系列机遇,医疗业务迅速增加,医疗环境大为改善,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悄无声息中,市第一中医院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单纯中医院向现代化综合中医院的转变。

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打造优势学科品牌。

围绕中医院的“中”字,打造优势特色专科。一是心病科积极探索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一体化应用;成立了豫西地区首家心血管预防康复病区、首家心衰监护病房(HFCU)。二是周围血管病科采用中医、西医结合,传统外治法与介入技术结合,积极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尤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有独特疗效,使许多患者免去了截肢之“痛”。三是康复科使病人接受现代康复的同时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将初期、中期、末期评定贯穿于每一个康复病人康复治疗的全过程,保证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四是妇产科把中药运用到手术病人、不孕不育患者,效果更佳。五是肾病科、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老年病科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凸显中医特色优势。

其中,中医特色科的“筋针技术”“蝶腭神经刺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透灸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生殖医学科“耳穴压豆治疗卵巢早衰”“中医药五联治疗不孕症”“针灸治疗排卵功能障碍”,康复科的“脐针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蜡疗技术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等中医特色技术,临床效果显著。

引进高精尖设备,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研究。

传统医学的诊治更多是依靠医生经验,而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精尖的医疗设备所起的作用日益显现。石莉院长说:“不能因为穷就去买便宜医疗设备,设备的品质决定临床诊治水平。”先进的医疗设备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新业务、新技术开展打下了基础,为医务人员技术创新搭建平台,为抢救危重患者和解除疑难杂症创造有利条件和保障。

如今,该院介入医学、血液净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进一步强化,诊疗水平大大提升。比如,多学科联合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术”;心血管病科代国方博士急性心梗病人支架放置挽救病人生命;丁艳萍博士顽固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快速祛除病人病痛;孙艳玲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和心脏康复良好疗效赢得病人赞誉。肾病科魏乐主任以血液净化技术为依托,与ICU联合救治脓血症、多器官衰竭、急性肾衰;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衰竭、急性胰腺炎;用胆红素吸附技术治疗肝性脑病等收到良好效果。中医院的外科得到专业化发展,近年在肝胆外、胃肠外、神经外、泌尿外科等科室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血管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肛肠科等,微创技术得到良好运用,减轻病人痛苦,中西医结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当今,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已经成为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全国中医系统创先争优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健康促进示范医院,河南省卫生系统“群众满意医院”。

未来,作为老年疾病诊治的“专属医院”,将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中华民族瑰宝发扬光大造福百姓。

版权所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中医院)豫ICP备10025227号-1

西工院区北院地址:洛阳市玻璃厂南路36号(三十九中对面)西工院区南院地址:洛阳市九都路7号(定鼎立交桥西)
涧西院区地址:洛阳市涧西区九都西路169号 伊滨区院区地址:伊滨区西棘街9号
服务热线:0379-62212671(西工院区北院导医台)0379-62212928(西工院区南院导医台)0379-64600449(涧西院区导医台)0379-63161066(伊滨院区导医台)
急诊电话:0379-62212120(西工院区)0379-64314999(涧西院区)0379-63359120(伊滨院区)

豫公网安备 41030502000254号